提起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很多人都想知道,因此,小编觉得有必要给大家解读一下,丛书集成初编的出版说明和大量综合性汇编丛书仍在近代古籍丛书中占显要地位,著名的有哪些?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的内容,好让大家清楚知道大量综合性汇编丛书仍在近代古籍丛书中占显要地位著名的有哪些_百 ...,来了解了解。
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小学绀珠的详细介绍
类书。南宋王应麟编。10卷。应麟曾编有《玉海》,供学人查找典故之用,是书则专为童蒙初学而编。其自序云:“采掇载籍,拟锦带书,始于三才,终于万物,经以历代,纬以庶事,分别部居,用训童幼。”全书目次共分天道、律历、地理、人伦、性理、人事、艺文、历代、圣贤、名臣、氏族、职官、治道、制度、器用、儆戒、动植等17类。为便于孩童记诵,其大类之下又各以数词立小目,如天道类下分两仪、三才、四大、九天等,地理类下分四极、四荒、四表、四方等,故其体例与其它类书迥异。惟因其牵合数词,遂有体例芜杂、归属淆乱、序无层次、辨识不清的弊病,且因篇幅有限,采摭亦未称完备。后人多正其谬误,补其阙失。然就为初学孩童编著类书而言,应麟实有开创之功,其后的同类之书,虽后来居上,采掇编辑较为明备,却皆以此书为蓝本。清代四库馆臣在指出该书弊病后,公允指出:“踵事者易,创始者难,筚路蓝缕又乌可没应麟之功欤!”有元至元所刊《玉海》后之附刊本、明万历刊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津逮秘书》本排印,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影印本 -- 《宋代文化史大辞典》
据传,唐代燕国公张说读了很多书但常不能记住,后得一绀碧的大珠,握以自照,则平生所读所记,全然记起,故后人摘书小说奇事,谓之《绀珠集》。王应麟为使蒙学教育达到“见末知本,因略致详,诵数以贯之,伦类以通之”的要求,“乃采掇载籍,拟锦带书,始于三才,终于万物,经以历代,纬以庶事,分别部居,用训童幼。”终成《小学绀珠》。
全书共分17类,包括天道、律历、地理、人伦、性理、人事、艺文、历代、圣贤、名臣、氏族、职官、治道、制度、器用、儆戒、动植,共计二千二百五十七条。 全书各条均以数目统率故实,如“两仪”、“三才”、“四大”等。后列出具体内容,如“三光”后列“日、月、星”,“五行”后列“水、火、木、金、土”、“八儒”后列“子张氏、子思氏、颜氏、孟氏、漆雕氏、仲良氏、孙氏、东正氏”。在绝大多数条的最后还有简短的注释,注明内容的出处。如“六家”条后列“阴阳、儒、墨、法、名、道”,最后注:“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三代学”条后列“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最后注:“《孟子》:‘皆乡学也’。《汉儒林传》:‘周曰庠,殷曰序’。”另外,还有少数条目各项内容亦有简注。 该书由于编撰体例上的创新,不仅为蒙学师生欢迎,而且影响了后来蒙学读物的编撰,如明代张九韶的《群书拾唾》 (又名《群书备数》),清代宫梦仁的《读书记数略》,直以本书为蓝本。但此书亦有不少缺陷,如《四库全书总目》批评它:“其间随笔记录,或有不及编次者……间有采摭未备,失之耳目之前者。”但《四库全书总目》还是充分肯定了王应麟:“踵事者易,轫始者难。筚路蓝缕,又乌可没应麟之功欤!” 本书版本较少,收录丛书亦不多。现存主要有《玉海》附刻本(有元刊明修康熙补刊本、浙江书局本、成都志古堂本)、《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系江西巡抚采进本)、《津逮秘书》第三集(为汲古阁本、影汲古阁本)、《丛书集成初编·总类》及一九八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据《津逮秘书》本影印本。 --《中国大书典》
十卷。宋王应麟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器用等十七门。每门下皆以数词立目。如律历类下有:二气、四时、八正、十二月等子目;天文类下有:八弦、八极等子目;器用类下有:三蒸、八尊等子目。便于初学者记诵。但是,也有明显的体例芜杂、归属颇乱、序无层次,以及采摭未备,辨识不清的疏误。如:律历类:首序六律、六吕,以至度量权衡,次序四时、八正、二气、十二月之类,这是由律到历,而后面又序五音、六十四声、八十四调,其后又序七闰、八会之类。前后明显的失之条理。又如:五卜、三兆、四兆、九筮之类,《玉海》系之艺术,而此书收之于律历。因此,后来多有补其缺、正其误者。张九韶的《群书拾唾》,宫梦仁的《读书记数略》,虽然采掇编辑,较为明备,但实际上是以此书为蓝本的。有《玉海》后附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196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7年中华书局本。-- 《四库大辞典》
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侬智高的注释
(1) 据越·潘清简《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载侬智高之父于1039年为交趾所虏;另据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十三卷云,是年智高十四岁,则其生年当为1025年。又: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条称侬智高卒于至和二年四月,是为1055年。
(2)(36)(98)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七·西原蛮》三三O卷 2587、2588页。王云五总编“万有文库”本。
(3)元·脱脱《宋史·地理志六·广南西路》九O卷2240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
(4)(7)(12)(14)(15)(26)(28)(35)(41)(52)(68)(69)(78)(88)(89)(94)(96)《涑水记闻》十三卷139至147页。
(5)(51)(75)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仁宗平侬智高》十卷1、3、7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版。
(6)越·佚名《越史略·阮纪·太宗》二卷7页,“守山阁丛书”本。按:该书篇目“阮纪”实为“李纪”,此所记系越南李朝太宗皇帝事。
(8)《宋史·太宗本纪》四卷55页。
(9)(30)(47)(77)(81)(90)(95)(99)《宋史·蛮夷传三·广源州》四九五卷14215至 14218页。
(10)(16)《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正编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乾符有道元年二月”条。
(11)(20)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二五卷170至171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13)(21)越·史馆钦奉编定《大越史记》本纪二卷“李太宗通瑞五年十二月”条、“李太宗天感圣武五年九月”条。
(17)(27)清·苏士俊《南宁府志·杂类志·驭蛮》四O卷12至13页,清乾隆七年(1742年)版。
(18)越·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本纪全书二卷“李太宗明道二年九月”条。
(19)(86)宋·李攸《宋朝事实·兵刑·平广南蛮贼侬智高》十六卷253、 255页,“万有文库”本。
(22)《宋史·仁宗本纪》十一卷227页。
(23)(24)《续资治通鉴长编》一六八卷“宋仁宗皇佑二年二月丙戍”条、“五月戍申”条。
(25) 同(9)按亓赟之“亓”,《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丌”,《宋朝事实》作“元”,《涑水记闻》作“( )”,《文献通考》作“并”,《宋朝事实类苑》作“邢”,此依《宋史》校点本。
(29)(31)(45)(9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一九八册“蕃夷”五之61、62、 64。
(32)同(5)2页。按:“陈珙”,一作“陈拱”。
(33)(53)(55)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五二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乙巳”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丑”条、“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壬戌”条。
(34)(64)宋·滕元发《孙威敏征南录》2、4页,“续金华丛书”本。
(37) 宋·余靖《武溪集·大宋平蛮碑》五卷3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下同。
(38)《宋史·蛮夷传三·抚水州》四九五卷14214页。
(39) (42)(43)宋·曾巩《曾南丰文集·与孙司封书》五卷3页,清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会文堂粹记版。
(40)宋·魏泰《东轩笔录》十二卷11页,“禆海丛书”本。
(44)清·谢启昆《广西通志·宋士尧传》二六一卷3页,清同治四年(1865年)补刊本。
(46)(60)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集贤校理丁君(宝臣)墓表》二五卷207、208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元刊本。
(48)清·魏笃《浔州府志·宦迹志·良循·孙抗》十九卷2页,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刊本。
(49)宋·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广西转运使孙君(抗)墓碑》八九卷55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无锡孙氏小渌天藏影宋本。
(50)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忠孝节义·潘盎、谢福》五四卷6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54)同(50)《忠孝节义·曹觐》五三卷692页。
(56)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忠孝》四卷36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57)同(50)《忠孝节义·赵师旦》五三卷691页。
(58)同(49)《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宝臣)墓志铭》九一卷572页。
(59)同(23)一七三卷“宋仁宗皇佑四年五月癸亥”条之注。
(61)同(49)《桂州新城记》八二卷519页。
(62)宋·王铚《默记》下卷4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63)宋·曾巩《隆平集·儒学行义·孔宗旦》十五卷16页,清康熙刻本。
(65)宋·宋祁《宋景文集·上仁宗论河北及岭南事宜》拾遗九卷3页,“湖北先正遗书”本。
(66)同(62)上卷11页。
(67)同(65)《高观文(若讷)墓志铭》六O卷3页。
(70)同(23)一七四卷“宋仁宗皇佑五年正月庚申”条。
(71)同(50)《将帅才略·侍其渊》五五卷724页。
(72)(73)宋·杨仲良《通鉴长编织事本末·广源叛蛮》五O卷5至6页。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广雅书局刻印本。
(74)宋·李挚《忠肃集·东上閤门使、康州团练使陶公(弼)墓志铭》十二卷159页,“丛书集成初编”本。
(76)同(23)一七六卷“宋仁宗至和元年四周庚申”条。
(79)《宋史·余靖传》三二O卷10410页。
(80)同(37)《大宋平蛮京观志并序》五卷4页。
(82)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侬智商》三一卷18页,“万有文库”本。按:狄青斩败将数,《宋史·狄青传》云三十人,《武溪集·大宋平蛮碑》曰三十一人,《默记》上卷作三十余人,略有出入,确数俟考。
(83)同(40)四卷1页。
(84)宋·刘延世《孙公(升)谈圃》上卷4页,“说库丛书”本。
(85)见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南宁府部·艺文》一四四五卷一七五册1至2页,中华书局影印本。
(87)同(11)《权智》十三卷88页。
(91)(101)《宋史·肖注传》三三四卷10733页。
(92)同(4)143页。按:侬智高被捕之子,《宋史·广源州传》四九五卷14281页,《隆平集·侬智高传》二O卷15页(清康熙版)均书之为继宗、继封,明·李文凤《越峤书》四卷23页(广西第二图书馆藏油印本)则作继宗、继隆,各说不一,是非待辨。
(97)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壮族文学史编辑室编《壮族民间故事资料》三集2至13页,1959年铅印本。
(100)同(2)《四裔考六·南诏》三二九卷2586页。
(102)见王云、方龄贵《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15至18页,1980年中国元史学会成立大会论文,油印。
(103)同(23)一八O卷“宋仁宗至和二年六月乙巳”条之注所引。
(104)参见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105)见黄振南:《壮族英雄侬智高》,《南国早报》,2009年7月11日。
(106)凌春辉:《论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侬智高》,《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107)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
(108)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韦纯束撰“序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109)《民族文献提要1949~1989》第627页,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
(110)《广西民族研究》本刊编辑部撰《开拓壮学 真诚奉献——纪念壮族著名教授黄现璠诞辰100周年》,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111)黄现璠著《侬智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10月;罗彩娟:《侬智高研究综述》,《广西民族研究》 2009年第3期。
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丛书集成初编》是何时开始编辑的有什么特点
《丛书集成初编》由商务印书馆在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出版。该书吸收前两部丛书的特点,以“罕见”、“实用”为收书宗旨,以扩大覆盖面作为实现这一宗旨的途径,选定自南宋《儒学警悟》到清末为止的一百部重要丛书,集合刊印。所收汇编丛书有宋代二部,明代二十一部,清代五十七部;地方丛书有四部;专门性丛书有十二部。剔其重复,收典籍四千一百零七种。多数以铅字排印,加以断句,少数不宜排版的采用影印。后因抗战爆发的影响,实际出书为三千四百六十七种,这部大型丛书打破传统的四部分类法,采用近代图书分类。其收编的笔记、丛钞、杂说等典籍,可补以上两部丛书之不足,以满足学者们博览纵观的需要。
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丛书集成初编的出版说明
虽然很简短,但能把一些关键的内容交代得非常清楚。如一册《梦溪补笔谈》的说明是这样的:“本馆‘丛书集成初编’所选‘宝颜堂秘笈’、‘稗海’及‘学津讨原’皆收有此书。宝颜本文注混淆,段落舛错,稗海本亦不免。学津本从稗海本出而加厘订,故据以排印。中脱二条,仍据稗海本抄补附后。”短短数十字,就把此书现存的版本情况(主要是那一百种丛书中所收录的情况),各版本之优劣及选择所使用版本的原因,是否有所改动,添加了什么附录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此书系“四库全书”中收录,还会在书前附上“四库总目提要”。这一点真值得我们如今的出版社学习。
以上就是关于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大量综合性汇编丛书仍在近代古籍丛书中占显要地位著名的有哪些_百 ...的全部内容,以及丛书集成初编 网盘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