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周易杂卦证解
【 原文 】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则退也。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始,遇也,柔遇刚也。
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 详解 】
《杂卦传》从文字表面上看,未尝不可以理解,其中亦颇多精义。但是为什么《杂卦传》也论述了六十四卦,而其先后次序与《序卦传》不一样?又为什么自“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以下五十六卦皆以反对为序,而自“大过颠也”以下八卦则否呢?这些问题实难索解。因此我们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原则,就
不加以解说了。
吕绍纲按:当年先师金先生和我对《杂卦传》空着没讲,因为我们不明白。后来廖名春把它讲明白了,现在把廖文照引于下,填补这个空白。
《杂卦》在今本《易传》诸篇中最短,它是以卦象对举见义的形式揭示《周易》六十四卦卦德的一篇专论。
《杂卦》通篇为韵文,共用了十九个韵,因而显得音节和谐。除篇末的八个卦之外,《杂卦》其余五十六卦的排列顺序都很有规律,它们皆“二二相耦”,每两个卦成一组;每组两个卦的关系又是相综相错或非复即变。如开篇它就说:“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这里的六个卦,乾卦和坤卦是一组,比卦和师卦是一组,临卦和观卦是一组,这就是“二二相耦”。
乾卦的卦形为六个横线,坤卦的卦形为六个断线。它产两卦同位之爻的爻性全部相异,乾卦的初爻为阳,坤卦的初爻为阴,其他二、三、四、五、上爻也皆如此。这种关系韩康伯称之为“错”,孔颖达称之为“变”。比卦和师卦、临卦和观卦这两组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则不同。比卦上坎下坤,卦形为(无法显示也无法描述,自己去搜索),师卦上坤下坎,卦形为(无法显示也无法描述,自己去搜索),将比卦的卦形倒转过来,就是师卦的卦形。临和观也是如此,将上坤下兑的临卦倒转过来,就是上巽下坤的观卦。同组内两卦之间的这种关系,韩康伯称之为“综”,孔颖达称之为“覆”。
《杂卦》前五十六卦二十八组,每组内的两卦,其关系不是“综”就是“错”,不是“覆”就是“变”。可是,从第五十七卦起,后面的八个卦就不同了。这八卦是大过和姤卦,渐卦和颐卦,既济和归妹,未济和夬卦。大过上兑下巽,姤卦上乾下巽,它们之间既没有相综或相覆的关系,也没有相错或相变的关系。渐和颐、既济和归妹、未济和夬卦也皆如此。这种不合乎规律的现象,显系错简所致,宋人蔡渊根据前五十六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的结构和句尾押韵之例,将后八卦改作:
大过,颠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这样,大过和颐卦就成了相错关系,归妹和渐卦既济和未济、卦和卦就成了相综关系,其说为是。
由此看来,《杂卦》实际将《周易》六十四卦分成了三十二组,其中乾与坤、小过与中孚、离与坎、大过与颐这四组卦皆是相错关系,其余二十八组皆为相综关系。就是用这种“错综其义”的方法,《杂卦》重新编排了《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与今本《周易》的卦序相比,《杂卦》卦序有同有异。就“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即相综相错)而言,它们是一致的。但今本《周易》的卦组与卦组之间如《序卦》所说,有意义上的联系,成为一因果联系的系列。
可是,《杂卦》中卦象的排列,却没有这种联系。如《杂卦》初始的六卦,各卦组间的两卦,有着反对关系,一刚一柔,一乐一忧,一与一求。但乾坤组与比师组、临观组之间,却互不相关。此说明《杂卦》所追求的是卦组内的逻辑结构,而不是卦组之间先后的续承关系。
《杂卦》对“二二相耦”卦组意义的解说,采取了“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韩康伯注)的方法。所谓“以同相类”,就是将卦义相同或相近的两卦作为一组,通过对举使其义凸显。如: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
屯卦称“见”,指生机呈现;蒙卦称“著”,“著”即明显。属同义对举。大壮称“止”,即强盛知止;称“退”,指时穷退避。大有称“众”,指所有众多;同人称“亲”,指与人亲近。与人亲近则所有众多,这都是以类相从。
但《杂卦》主要的解释方法是“以异相明”。所谓“以异相明”,就是通过揭示两卦的对立关系来凸显其各自的意义。上举“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就是如此。乾卦和坤卦阴阳相错,卦形相对,其德性“刚”与“柔”也相反;比和师卦形相综,互相反对,其德性“乐”和“忧”也相反;临卦和观卦为覆为综,其义也相反,一是与人,一是营求。通过这种对立的比较,就最大限度地揭示了两卦性质的不同。《杂卦》这种“以异相明”的方法突出了《周易》用矛盾对立观念解释世界的意义。
《杂卦》的主要范畴是“刚”、“柔”。首句“乾刚坤柔”,表达了其对立义。乾卦由六阳爻一组成,代表事物的刚健之性;坤卦由六阴爻--组成,代表事物的柔弱之质。乾、坤对恃,表示万事万物无不具备刚柔两重性,而其间的刚柔消长则决定了事物之间的互相区分。
乾、坤以下六十二卦正是以刚柔消长的不同态势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差异性的。如:“否、泰,反其类也。”否卦上乾下坤,泰卦上坤下乾。一是内柔而外刚,一是内刚而外柔,以刚柔分类,态势正相反,故云“反其类也”。
又说:“剥,烂也;复,反也。”剥卦上艮下坤,柔长而刚退。复卦上坤下震,刚退尽而复返,虽只一刚爻居下,但表示了刚健之性的发展趋向。所以剥、复对举,说明刚柔消长决定了事物的不同发展趋向。
刚柔思想反映在人事上,则刚为男,柔为女;刚君子而柔小人。如说:“归妹,女之终也;渐,女归待男行也。”归妹上震下兑,震为长男,兑为少女;渐为归妹之综卦,上巽下艮。巽为长女,兑为少男。两卦都是以嫁女作解,长男配少女,与礼相宜,故归妹云“终”;少男配长女,与礼不宜,故渐云“待”。这是以男女为刚柔。
《杂卦》结尾云:“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姤卦形为上乾下巽,一柔初生,《杂卦》不言柔“反”,而言“柔遇刚”。夬为姤之综卦,卦形为上兑下乾,五刚下长,一柔仅存,刚占绝对优势,故云“刚决柔”。既然是五阳决除一柔,所以“君子道长”,而“小人道忧”。所谓“君子”、“小人”,也是“刚”、“柔”。
《杂卦》以“乾刚坤柔”始,以“柔遇刚”、“刚决柔”终。中间的六十卦,虽未明言刚柔,但刚柔之义或示之于六爻,如否、泰、剥、复,或显之于上下卦,如渐、归妹。未言刚柔而实寓刚柔之义于其中。所以,《杂卦》实际是以反对为内在结构形式,以刚柔思想为主线的一篇《易》说。
全本完。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周易升卦详解
升 巽下坤上
《序卦传》说:“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物积聚起来,必然增高,增高必向上,所以萃卦之后次之以升。升的含义是前进而上。升之为卦巽下坤上巽为木,坤为地,木在地下,必萌发生长而向上增高,有升之象。
升 , 元亨 , 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
六十四卦卦辞只说“元亨”而别无他辞的有大有和鼎两卦,说“元亨”也有他辞但无戒辞的有升一卦。就是说六十四卦中唯大有、鼎、升三卦讲“元亨”而不加任何条件,不加任何限制,突出地强调元亨,别的卦都不如此。虽比卦与大有相似井卦与鼎卦相似,但是比与井二卦所云都是普通百姓的事情,而大有与鼎二卦所云则在养贤,尚贤。渐卦与升卦也相似,升是向上,渐也是向上;升所云是贤者之升,渐所云也是贤者之渐。渐不言“元亨”而升言“元亨”者,是因为渐是贤者有所需待而进,升是贤者得时,无所阻碍而登。
“见大人”、“南征”就是升,“勿恤”、“吉”,就是“元亨”。当升的时候,自己的才智、道德的修养成熟了,还要见大人得到大人即王公圣贤的提携。不必忧虑志不得遂,尽管南征就是了。南征是前进的意思。前进得吉。
阴阳之理,没有过不及或进退的问题。 卦爻之气又皆自下而上。凡卦下体为内,上体为外;内为北而外为南。 今升卦内为巽进而外为坤顺,故“南征吉”。巽阴始,坤阴盛,阴位定于北,其征也必南行就阳。阴质本降,今既已南征,故谓为升。
《 彖 》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享。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柔以时升”,这一句是解释卦名的。升的含义就是自下升高,那么是怎样的一种升呢?是这样的一种升:其起点是初六,初六居下体巽之下,阴自此始生,然后向上发展以极于上。犹如一棵树,自根部开始滋生,生长向上,以至于枝叶繁盛。从卦之二体而言,谓坤上行也,巽既卑而就下,坤乃顺时而上。“柔以时升”谓时当升也。柔既上而成升,则下巽而上顺,以巽顺之道升,可谓时当升矣。
“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这几句是解释卦辞的。“大亨”应为“元亨”。“元亨”作为卦辞,必与卦名有联系。就是说,卦名曰升,升之中已经包含了“元亨”的意义。《彖传》从卦德卦体两方面进一步发掘“元亨”的底蕴,但也不出乎卦名之中。“巽而顺,刚中而应”两句连解释卦名升并以解释卦辞的元亨。
这可以与无妄对照看。无妄“动而健,刚中而应”,升卦“巽而顺,刚中而应”。一个是“动而健”,下动而上健,九五刚中应于六二,顺乎自然,应乎规律,是谓无妄,无妄而元亨;一个是“巽而顺”,下巽而上顺,九二刚中正应于六五,能而顺,其升以时,所以元亨。
“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有庆犹今语所谓好事。“用见大人勿恤”,得见大人,则升是肯定无疑的,勿庸忧虑了。这对于个人来说,升路已开,了无阻碍,是好事,对于天下人来说也将是好事。凡事不仅于己好,于天下人也好,谓之有庆。
“南征吉,志行也”南通常是所面对的方向,南征即向前方行进。向前进即可实现其升的志愿,取得成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卦巽下坤上,下边是木,上边是地,有木生于地中之象。木生于地中,由幼小细嫩之芽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是一个日积月累,从容积渐的过程。其间不可躁,不可逆,不可助长,宜顺理而进,以时而行。君子观升之象,应用到修养和政治上,要念念谨慎,事事谨慎,日日谨慎。德行与政绩都要积小以成高大,切不可幻想一朝成大事大名,而弃小善不为。
初六,允升,大吉。
允,信。升之为卦巽下坤上,巽好像木,初六巽主居下,好像木之根。木之根在地下,有地中养料和水分的滋养,其向上生长而成为大树,是没有疑问的。升卦之所以为升卦,关键在于下卦巽,有地而无木何以升;巽之所以为巽,关键在于初六,木而无根何以为木。升卦初六最为重要。所以卦中六爻唯初六曰大吉。与升相对的无妄,情形类似。初爻的地位极重,故无妄六爻也唯初九曰吉。
《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上指上体三阴。初六居下,柔进而上,与上体之三阴同志;它要升,三阴也要升;它的升受到众同志的信赖和配合,所以允升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 禴 ,无 咎 。
孚,诚信。此爻辞与萃六二相似。萃六二因中虚而孚,上与九五相应,此因中实而孚,上与六五相应。二爻虽虚实不同,而有孚于上,却是一样的。萃六二有孚于上是为了求萃,此爻有孚于上是为了求升。前者以柔应刚,后者以刚应柔,刚柔所居不同,其以至诚相感则不殊,因而《彖传》都说:“刚中而应。”
“孚乃利用禴”的孚字很重要,表明必孚乃利于用禴,若不孚则不利于用禴。禴是简质无文的祭祀。“利用禴”比喻阳刚之臣事柔弱之君,以至诚之心相感通而不用文饰,方可无咎。当升之时,本来以柔为好,九二以阳刚得无咎,主要是因为它居中。可以说,初六大吉以柔,九二无咎以中。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有庆是好事,有喜也是好事,而含义略有不同。前者意谓已有福庆而又及于别人,及于天下,它涉及的面较广;后则只关自己,不关涉别人,所谓有喜,是就事情本身而言,事情是好事,把好事办成却又不损失什么不妨碍什么,甚至还会带来另外的好处。九二以至诚求升于上,是处升之时最好的为臣之道,不唯无咎而已,还可以行刚中之道,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故云有喜。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渐卦可以预示哪些事
渐 艮下巽上
《序卦传》说:“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渐是进,止的结果必有进,这是屈伸消息之理,所以艮卦之后次之以渐卦。渐是进,但不是一般的进,而是渐进。渐进亦即缓进。缓进,也不是一般的缓进,而是有次序的缓进。渐进之所以缓,不是因为别的,仅仅因为进而有序。简言之,渐是不越次序因而缓慢地进。这一卦之所以名曰渐,从卦体上看,是这样的:为卦艮下巽上,木在山上,木因山而高。木之高是有根据的,不是偶然的,恰像进而有序,故名曰渐。
渐 , 女归吉,利贞。
《易》六十四卦中有四卦借用夫妇和男女关系讲哲学道理。这四卦是咸、恒、渐和归妹。同是讲夫妇、男女关系,又各有不同的侧重。咸与恒主要讲个体家庭中的夫妇关系,渐与归妹则侧重在女子出嫁的问题上。其中恒与渐更重夫妇之义,咸与归妹更重男女之情。因此四卦的取象不同,卦义也不同。
渐卦取象“女归”,亦即女子出嫁这个具体事物以揭示做事应循序渐进的卦义。这就与咸卦之“取女”不同。“取女”,是男子娶女,“女归”是女子嫁男。“取女”与“女归”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然而咸卦卦辞取象“取女”,是讲天地万物相感通的道理;渐卦卦辞取象“女归”,则是讲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为什么说“女归”能够说明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呢?因为古代女子出嫁不是想办就可以办的事,它必须有媒介,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缺一不可。依照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嫁,是正常的、合礼的,因而也是吉的。
女子若不按这个过程完婚,便是私奔了。私奔是不会吉的。世间循序渐进的事物很多,为什么渐卦偏偏取“女归”之象呢?这是因为“女归”是生活中最常见,最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循序渐进的事物。
“利贞”一语“贞”字是关键。 “贞”字在《易》中的基本义是定,引申义是正。由定的坚定不移,固守不变而引申为坚持原则,坚守正道。 “利贞”一语在《易》中大体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戒辞,如损之九二,处阴居说,有不正之嫌,曰“利贞”是告诫它务必注意守正。二、说明事实,有的事是因,贞是果,曰“利贞”实际上是说某事利于贞,如大畜卦辞“利贞”,是说大畜这种事情有利于贞。三、有的贞是因,事是果,曰“利贞”实际上是说由于贞而有利于某事的实现。渐卦卦辞曰“利贞”即属于此种情况。渐卦取象“女归”,“女归”这种事情其本身就是贞正的;由于“女归”有贞正的特点,所以实行起来必吉。
渐卦与下一卦归妹都是讲女子婚嫁的,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它们反映的是古代女子嫁人的两种情况。渐卦讲“女归”,是一种正规的、典型的婚嫁,男方通过媒介及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将她娶过去做妻即正夫人。女子的这种婚嫁,反映的事理是循序渐进。
归妹卦讲“归妹”,“归妹”反映古代女子婚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侄娣制度。侄娣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呢?《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说:“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公羊传》隐公七年又说:“叔姬归于纪。”何休注说:“叔姬者,伯姬之媵也。至是乃归者,待年父母国也。妇人八岁备数,十五从嫡,二十承事君子。”根据《公羊传》的记载和何休的解释,我们知道,诸侯一生结婚一次,一次娶九个女人。九女中有一个是嫡妻即夫人。嫡妻的妹妹或侄女也要随着嫁过来两位。若当时年纪太小,就等到十五岁时嫁过来,二十岁时与那位诸侯过夫妇生活。这两个女人就叫侄叫娣,也叫媵。诸侯从一个国里娶一位夫人和两位侄娣,另外两个国还要主动嫁过来两位女子,这两位女子也叫媵。每位侄还要有两位侄娣随着嫁过来,年纪太小也要待年于父母之国,待到十五岁成人时嫁过去。诸侯一娶九女,九女中有六位侄娣。侄娣随从姑姊嫁给同一个男人,这就是侄娣制度。侄娣的婚嫁与嫡相比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由于年幼,嫁期往往拖后;二是没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等过程,到时候主动给人家送过去就算完事。归妹卦说的正是侄娣的这种婚嫁。侄娣的婚嫁是原始社会群婚制的遗迹,为当时社会所认同,因而是合于礼的,与私奔不同。但是它与嫡的典型婚嫁方式也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归妹这一卦恰是从侄娣婚嫁的这一特点上取义。它既有不循序渐进的不好的一面,又有为当时社会所认同的合礼并合理的一面。
《彖 》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渐有进义,但是渐不等于进。渐与进的关系不同于晋与进的关系。晋就是进,而渐不是进,渐只是进的一种情况。说“渐之进”,说明不是别的进,是渐之进。“渐之进”,要害在渐字上,它强调的是渐不是进。渐之进,能够做到“女归”那样稳妥有序则吉。
“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这几句话都是解释“利贞”,为“利贞”一语找根据的。渐与归妹是反对卦,归妹之二、三、四、五爻皆不得位,现在归妹之下体兑进而成为渐卦上体巽,于是二、三、四、五均得位,而九五不但得位,而且得中。因为进得位,所以九五以刚阳居阳位又得中。九五刚得中,就是往有功。“进以正”以下,含义与“进得位,往有功也”相同。含义相同,却又重申一次,是为了强调渐卦之所以利贞,是因为二、三、四、五诸爻得正位,九五更得中,“进以正”,其实就是“进得位”;“可以正邦”,其实就是“有功”、“以正”和“得位”的根据。“有功”和“正邦”是“以正”和“得位”的效果。“其位”指五,居五的是阳爻,故曰“刚得中”。强调“刚得中”,是恐怕人们误认“得位”是六二柔得中。
渐卦艮下巽上,故云“止而巽”。下止则凝静不躁,上巽则欲动不急,恰有渐之进的气象。渐之进,也是动不穷的意思。因为得正,因为刚得中,所以能够把渐之进的意义很好地发挥出来,故云“利贞”。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山上有木”,木因山而高,其高有因,是有渐义。君子观渐之象,以居贤德善俗。贤字可能是衍文。居,积。德是君子自身的品德修养,俗是社会的风俗风气,一个是修己,一个是化俗,做好这两件事都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设想一朝一夕见成效。既然居德善俗皆须以渐,人们就应该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以成其大。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渐卦卦辞取女子婚嫁之象,而诸爻爻辞皆以鸿取象。鸿即雁,是一种水鸟,其性群行有序,往来以时,以切合渐的意义。雁有别有序,所以古代婚礼用雁。婚礼用雁,雁在人们的观念中便与女归发生联系,因此渐之诸爻取鸿象。
干是水边,距水最近的地方。“鸿渐于干”,雁群栖于水中,现在到了飞往远方的时候了,但是鸿雁这种禽鸟飞行有先后次序,它绝不一下子飞出好远,它的飞有个渐的过程。初六居于最下,又是阴柔软弱之才,而且上无应援,不具备一下子远飞的条件。它只可渐于水之干。渐于水之干是最适宜的。
“小子厉,有言,无咎”,小子,年幼无知的人。年幼无知的人目光短浅,能见眼前的事,不能见久远的事。它看见鸿渐于干,就发怨言,抱怨鸿本可以一下子飞出老远,却飞于水边即止。不过,“有言”也无妨,鸿渐于干是正确的,没有过咎。
《 象》: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
小子厉无咎,是义无咎。小子想的是表面道理,而初六所为则是根本正确的,符合渐之义。初六在下,所以要进;初六是阴柔之才,所以不躁;初六上无应援,所以能渐。倘依小子之见,初六用刚以急进,就违离渐之义了,不唯不能进,而且必有咎。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周易全解的txt全集地址
周易全解的txt百度云全集下载
链接:
提取码:imxg
周易全解(金景芳 等).pdf[文件分类] 其他[目录路径] 周易/周易全解(金景芳 等).pdf[文件说明] 周易全解(金景芳 等).
以上就是关于周易全解金景芳txt,周易杂卦证解的全部内容,以及周易全解金景芳txt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