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以人至上
人的肉体虽是父母生养,但人的灵却是道的化生。灵,属阳,故又称阳灵,至高无上,超越鬼神,所以不必害怕鬼神。按照老关传下的道法修习,最终也能到达“道境”,从而与天同寿、长生长乐。
可以说,文始道是最原始朴素的“散仙”思想。
那么什么是仙呢?仙字,上古写作“仚”,象形“山上的人”,寓意“超凡脱俗”;因为古人还有“高山近天”的思想,所以这个仚字还有“飞举上天”的意思。那么成仙有没有什么标准呢?也就是,你说你是仙,拿什么来衡量呢?特异功能吗?不是,古人可没那么傻!万一是个会魔术的骗子呢!庄子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仚”,啥意思?活了一千多岁了,啥都吃过、啥都见过、啥都玩儿过,就像方清平说的那个单口相声,做人做得实在没意思了,怎么办?走你!可见,长寿是仙的第一标志。您看先秦典籍,凡是提到仙的,动不动就说他们活了几百上千岁。可以说,仙是被岁月磨灭了各种欲望的人(要注意:这些欲望是自然磨灭的,而不是刻意戒除的)。真正的道法,不是禁欲,而是在道法修炼过程中,各种欲望自然而然就会消除。我们前面讲过,内感之乐可以自然消除色欲。我们现在再来说说食欲的自然消除,食欲就是吃饭的欲望,吃饭的欲望除了跟饥饿有关外,还与美味相关。文始道法修炼中,在头顶泥丸宫有个阳性武火转阴性真水的过程。看到这里呀,有道友可能会质疑,你那个动态太极图是不是引用错了?为啥是逆时针方向运转呢?在这里咱们要简单说一下,自然事物的生长是阴升阳降的过程,所以阴阳太极图是顺时针运转;而道法修炼是逆自然的阳升阴降,所以是阴阳太极图是逆时针运转。关于这个知识点,后面课程有详细解读。阴性真水如果非要用个实体实物来说的话,我们可以视之为唾液,随着唾液的吞咽,阴性真水回归到丹田。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功法的加深,你会感到唾液的味道越来越甘甜美味,是那种无以言表的美妙的滋味,这就是神仙们所说的“琼浆玉液”,胜过任何人间食物的美味。久而久之,食之成瘾,自然就淡化了对普通食物的欲望。这也是文始道眼中的仙,不需要祭祀的因由,人家根本就不需要。
在文始道所谓的仙,都是那些有智慧的圣人脱离凡胎后的灵魂,这些灵魂因为曾经的道法修炼,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像日月星辰那样永驻宇宙,长生长乐,不再“化生”了。而鬼,是普通凡人死后的灵魂,因为还有各种欲望,所以就需要祭祀,所以还须在“三界五行”中“化生”。文始道所说的“化生”,与佛家所说的轮回是有本质区别的。“化生”是因“念力”(也可以说是欲望)而转化托生,比如你这辈子是个穷人,一辈子的愿望是变成富贵之人,那么下辈子就有可能转世到富贵之家;如果你上辈子是皇族亲贵,厌倦了争权夺利的冷血残杀,想要平凡度日,下辈子就有可能托生到普通人家,享受父慈子孝的天伦之乐。如果你觉得做人都是苦的,还不如一条狗逍遥自在,那就很可能“化生”成一条狗。当然,具体化生的结果还跟自然机缘有相当大的关系,这里的“机缘”就是道家讲的“造化”。
就比如射箭,你的目标是幸福的靶心,但是一阵风过,却被吹落进茅坑,这就是自然机缘,这就是造化。对抗这种“邪风”的方法只有一种,增加“箭力”,之于普通人就是“念力”,就是“愿力”,之于道法修行的人就是“定力”,就是“功力”,就是“法力”,就是“元气”激发出来的能量。这个“元气”不但能造化自己,也能造化其他事物,表现出来的就是所谓的“神通”。《关尹子》曰:人之力有可夺天地者,如冬起雷、夏造冰、豆中摄鬼、杯中钓鱼、枯木能华、土鬼可语,皆纯气所为,故能化万物。也可以说,修法的目的,就是与天地自然争夺“造化”的主动权。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道家认为:先有道,而后有天地。老子说:(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在文始道看来,一切鬼神众生都是自然的一种存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智慧层次的差别。所以,文始道从来不向任何神灵祈福,也不怕任何鬼怪的侵害。他们认为自己行得正走的端地“妥善”行事,就能达到“心安理得”的境界,就不会再有恐惧、忧虑、负疚等负面情感,灵自然就会高大起来。
法自我求、福自我求、寿自我求,一切都需自己身体力行,没有任何外在事物能够帮扶的了你。财富、健康、名利、地位等等一切都需自己身体力行而后得之。那位说了,我是个乞丐,那么多人都给我钱帮助我,你怎么说“没有任何外在事物能够帮扶”呢?说过故事啊,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装残疾乞讨的,光着上身爬在一个木头板儿上,下面的腿用破裤子罩着,用胳膊划着木板移动。相信大家这样的情景也是见多了吧。我当时掏出一块钱放在他的盆子里。朋友马上制止我说,你明知道他是个骗子,你还给他钱?我说,大热的天儿,能这么爬着来回出溜儿,也是个体力活儿,也值这一块钱!这也是他的“身体力行”,不是神的赐福,神不会往你米缸里添一粒米,往你钱包塞一毛钱。
而所谓的神,上古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水火雷电等自然事物当做神,后来把他们人格化了。所以说,神也是鬼,是有差事的鬼,有自然职责的鬼,所以也是需要祭祀的,但差事完了也还不免“化生”。而仙,就是没有任何差事,没有任何束缚,神游宇宙、常驻天地间不再“化生”了。我们这里说的仙,指的是“天仙”。
文始道把仙分为三个层次:天仙、地仙、人仙。天仙,是灵魂的状态,无忧也无乐,所以说是极乐;地仙,是人形,但可以灵魂出窍遨游太虚;人仙,不能灵魂出窍,但灵魂可以在体窍内逍遥自在,长寿长乐,无疾而终。
文始道认为,人体自身有三盏灯,两盏灯在双肩,一盏灯在头顶。左肩为神灯,也叫三魂灯,魂属阴,故外来的阳神能够侵扰或扑灭他;右肩为鬼灯,也叫七魄灯,魄属阳,故外之阴鬼能够侵扰或扑灭他;头顶为灵灯,也叫天灯,只要灵不死、灵灯就不灭。身体是地,藏三魂七魄,而灵是天,位置就在人的囟门,天灵盖处,即便有外来的鬼神灭掉你的三魂七魄灯,但天灯他们是灭不了的,只要天灯不灭,其他两灯还会重新自燃。这是不是就是那句“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思想来源呢?而天灯的灭,只有自灭,你的恐惧、你的自卑、你的放弃、你的投降、你的沮丧等等消极因素才是真正浇灭天灯的祸水。也就是说,弄灭天灯的,只能是你自己。所以,你不必担心害怕什么外来的神鬼侵扰,一心守候好你的灵灯、你的天灯,通过道法修炼让他更旺更亮就行了。
再者,文始道里没有符咒,他们认为其他道派的符咒就是个“意愿”,用现代话讲,就是写给鬼神的一封信,一个文件。至于这个文件有没有作用,不在于这个文件你画些什么、写些什么,而在于文件的作者是谁。举个例子,县长要拆迁你的房子,你让省长写了个条子,内容是“要按法律法规办事”下面是省长的署名和年月日,这个条子拿给市长看,会是什么效果?傻家伙都明白。但是同样的内容,也是“要按法律法规办事”下面的署名是你家光棍儿二大爷,然后是年月日,又会是什么效果?滚!
文始道认为,如果你有法力了,你的一言一行一意念都会产生殊胜的效力。如果你自己没法力,而弄一些符咒来狐假虎威、弄虚作假,别说没有效力,即便有也是不长久的,甚至反招没必要的灾祸。法力是什么?就是定力、神鬼不惧,泰山崩于前而心如止水的强大气场;就是念力,“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念力,就像凸透镜聚集阳光那样,聚集宇宙能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始道的修道之人自认为在思想层次上是高于这些鬼神的,只有我来“拘神遣将”,而不必理会和担心那些鬼神的侵扰,即便我能感知到你就在我身边,又能耐我何?
现存道教教派及其修炼侧重点是什么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道教
所谓道教,是以中国古来的萨满教的咒术信仰(鬼道)为基础,在其上重迭地、复合地吸收了儒家的神道和祭祀的仪礼与思想,吸收了老庄道家的"玄"和"真"的形而上学,并吸收了佛教的业报轮迥和解脱,乃至济度众生的教理、仪礼等,在隋唐时代大体上完成了作为宗教教团的组织、仪礼和神学体系,以同"道之不灭"合为一体作为最高理想的中国民族(汉民族)的土生土长的,传统的宗教。
道教修炼的是今生,以练气炼丹为主,讲究的是修身养性
道 教 门 派
道教门派:道教内部门派众多,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称各异。
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五类。按地区分有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遇山派、华山派、嵛山派、老华山派、鹤山派、霍山派、武当派等。
按人划分则有少阳派(王玄甫)、正阳派(钟离汉)、纯阳派(吕洞宾)、海蟾派(刘操)、三丰派(张三丰)、萨祖派(萨守坚)、 *** 派(张伯端)、伍柳派(伍冲虚、柳华阳)、重阳派(王中孚)、尹喜派(关尹)、金山派(孙玄清)、阎祖派(阎希言)等。
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还有道德、先天、灵宝、正一、清微、净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说法。
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茅山教、崂山教、武当教、闾山教及香港、台湾的民间道教派别。(《中华道教大辞典》第46页)
经录派:以信奉某一符录为特征的道派统称为经录派道教。晋代出现的三皇派(传三皇经)、灵宝派(传灵宝组经典)、上清派,皆为经录派道教。南朝陆修静总括三洞经典,将三种道派统称为经录派。唐代经录派道教盛兴一时,各派别之间并无逾越的界限,但有严格的道阶品位制度,按传授经戒法录品位的高低来区分道阶品次和道位职称。如受正一盟威法录等正一派经典者称正一盟威弟子,可以为人上章斋醮。在每一道派中,又有不同的道阶,正一派中即有弟子、真人、法师等不同道阶。自正一派再受洞神录及其经典,称太上洞神法师。修洞真经录有功再迁受高玄法录,受《道德经》、《老子西升经》等高玄派经典,便可升为太上紫虚高玄弟子、高玄法师。自高玄部再迁受升玄法录,称灵宝升玄内教弟子。由升玄部再迁升太上灵宝洞玄弟子、无上洞玄法师。再逐次迁升洞真法师、三洞法师、大洞法师,达到最高一级道职。经录派经典和法录以正一派为低,上清派为高。唐代以后,金丹派兴起,龙虎山正一派天师道统领三山经录派道教(阁皂山灵宝派、茅山上清派、龙虎山正一派)。经录派道教遂成为和金丹派道教分立的大宗派。
辟谷派:易心莹《道教分宗表》又称葆和宗。祖述鬼谷子、张良,以吐纳、服气、休粮为法门。谓此宗炼真气以稽(禾旁应为提手旁)有形,绵绵不绝,而寿永无极。若躐阶躁进,强咽鼓努,必樱暴虐之患,痛疽奇疾,而自蹈戕身之壑。辟谷在早期道教修炼中,亦被用作开发人体潜能的仙术,其术较易得气,促使体质变化。
胎息派 易心莹《道教分宗表》称为长淮宗,祖述矩(矢字旁应为犭字旁)神氏、中广真人,以住气、内观、神定、胎息为法门。论胎元,返先天,悟死生之大理,不由乎天而在于我。若不调灵冲关,迁神转境,则促龄秽躬,日体不仁。胎息是魏晋神仙道教中成熟的仙术,修道者多以此开发人体潜能,体道修仙。
南宫宗 据易心莹《道教分宗表》,南宫宗别名灵图、符箓、天罡。其法门有阴阳、五行、六壬、奇门、神符、秘咒、罡令、禹步、假形、解化,实即精于法术的符箓派道教,祖述九天玄女、鬼臾区。又云:南宫宗者,望气知方,遁世密法,趋吉避凶,剑气除邪,或假形而蜕化隐影。及放者为之,则魇盅术、魑魅行,狂惑四方,颠倒黎庶,而不容于世。剑仙派亦为南宫派。
阴阳派 内丹功法类别。即双修派。《参同契》云:“物无阴阳,违天背元”。 丹家以天下万物皆须阴阳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认为内丹的人体修炼工程也须男女双修,阴阳配合才能结丹。女子外阴而内阳,如坎囗卦;男子外阳而内阴,为离囗卦。内丹家利用阴阳栽接的功夫将女子的先天真阳(即水中金)采回来,补入男子离卦中间阴爻的位置,称为取坎填离,是阴阳派丹法的基本功夫。
孤修派 即清净派。参见“清净派”条。
双修派 内丹功法类别。以男女阴阳栽接术修炼为宗旨。秦汉时房中家和神仙家结合,将房中术和行气术结合升华,发展为男女双修的阴阳派丹法。以男女阴阳栽接术修炼的内丹家称双修派。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传开双修派丹法秘术。而后吕洞宾、张伯端、刘永年、陈致虚、陆潜虚、张三丰、李涵虚、仇兆鳌等人,皆精于双修派丹法。双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于房中御女之术,其目标不是追求性 *** 的房中之乐,而是采取先天一囗结丹长生。
文始派 道教内丹修炼派别。祖述文始真人关尹子,以《文始真经》为丹法要旨。此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已真阳之囗,以接天地真阳之囗;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囗之真机。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人我,同天地”。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径。由于此派只主张以神御囗,不讲求精炼囗,更不讲火候药物,因而是一种直指大道的顿修法。
少阳派 内丹流派。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因而称少阳派。据称王少阳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后开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丰派等多种流派。另一派称传自文始真人关尹子,由麻衣道者传陈抟、火龙真人。文始派以虚无为宗,属无上至真之妙道,顿超直人,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则主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便于人手,次弟分明,流传甚广。因而有内丹仙学以文始派为最高,以少阳派为最大的说法。
北宗 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流派。创于南宋时期原北方金人统治地区长安一带,该派尊东华少阳、钟离正阳、吕岩纯阳、刘海蟾、王囗为“五祖”,实际创始人为王囗。王囗(1112—1170),号重阳子。本为咸阳名门,善属文也习武。48岁时出游,在甘河镇遇仙人得内修真诀,遂“尽断诸缘,同尘万有”,潜修于终南山下,并开始收徒传道,以“忍耻含垢,苦已利人”为传道宗旨。金大定七年(1167)远游山东,在胶东半岛度化七位弟子,即马钰丹阳(1122—1183)、谭处端长真(1122—1185)、刘处玄长生(1146—1203)、丘处机长春(1147—1227)、王处一玉阳(1142—1207)、郝大通广宇(1140—1203)、孙不二清净(1118—1182),号为“七真”,其中邱处机所创的龙门派影响最大。“七真”再传有赵玄悟、尹志平、李志常、于善庆、宋德方、綦志远、李志远、赵道宽,以至于元代的陈致虚,明清时期的伍守阳、柳华阳,乃至刘一明、闵小艮等也属该派支流。该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炼以清净为主,即以“识心见性”为首要,以炼心炼已为基础,同时不废精气的的修炼,王重阳说:“识心见性全真觉,知汞通铅结善芽。”(《重阳全真集》卷一第一)这是把“识心见性”的炼心与“知汞通铅”的炼气作为“全真”的两个基本内容。相对于南宗“先命后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后命”为特征。关于清净炼性,北宗各家皆以此为上乘丹法,不二法门。王重阳说:“诸公如要真修行,饥来吃饭,睡来合眼,莫打坐,莫学道,只要尘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重阳全真集》卷十第十二)马钰说:“清静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囗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扰,故情定而神明生焉。囗海静,则邪欲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焉。是以澄心如澄水,养囗如养儿,囗秀则神灵,神灵则囗变,乃清净所致也。”(《丹阳真人语录》)丘处机说:“吾学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长春真人语录》)北宗之所以重视炼性炼已,一来由于该派本身即是道释儒合流的产物,受佛教“明心见性”的影响至深。二来由于该派在性命关系的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如在丘处机看来,形体有生有灭,神性却无生无灭,故“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终,只有一点阳光,超乎劫数之外,在人身中为性海,即元神也。”(《长春真人语录》)因而修炼在根本意义上来说,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圆明,本命方能彻达。但是,重性功并非不讲命功,该派也讲求神与气的结合,如王重阳说:“气神相结,谓之神仙。”(《重阳教化集》卷三第十二)关于炼气,王重阳对精神有着不同前人的理解。他认精为性,认血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气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气也,真气壮实者自然长久,聚精血成形也”。(《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既然精血不离,性命相关,因而炼性不能不炼真气。丘处机在《大丹直指》中进一步予以说明:“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
南宗 道教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创始于北宋张伯瑞,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称 *** 派、天台宗。
中派 道教内丹学的一逐步形成门派。始于元代。由李道纯开创。原本无宗名,因其丹法以“守中”为要,有别于南北东西丹派,故名。李道纯(生卒年不详),号清庵,别号莹蟾子。活动于元初,出自南宗白玉蟾门人黄金蟾的门下,但他自称其宗脉为“全真”,故为江南最早的全真道士。其丹法源于张伯瑞的《悟真篇》,但更具全真教道派道儒释三教融合的特色。明尹真人弟子、清黄元吉等也被视为中派。这一派不像别的丹派,它既无立宗,又无明确的宗教承绪,李、尹、黄等人只是在丹法上具有一致的倾向性,才被视为同一派别。该派在丹法上特点是:糅合道儒释思想,将清修理论集中于一个“中”字上。李道纯《中和集》开宗明义:“《礼记》云:‘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未发谓静定,中谨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无体,故为天下之大本。发而中节谓动,时谨其所发也。故曰和发无不中,故为天下之达道。诚能致中和于一身,则本然之体虚静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无穷之变也”。这是把儒家“致中和”思想融于道教的修炼论,这个“中”也就是道教修炼所欲达到的目标,即致中和于一身,就可以成应变无穷的“仙”了。这个“中”又是修丹过程中所要体认的的“玄关一窍”。他说:“夫玄关一窍者,至玄至妙之机关也。今之学者多泯于形体,……但著在形体上都不是,亦不可离此一身向外寻求。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出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维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释云:不思善,不思恶,正凭么时,那个是自已本来面目,此释家之中也。儒曰:喜怒衰乐未发谓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头不起处谓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仍三教所用之中也。”(同前)这个“中” 既是先天之有,却要通过后天的修炼才能成就,此即守中之功法。明尹真人师弟《性命圭旨》同样把守中看作守“性命之根”,这个中又叫“真中”,他们说:“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允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子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之中理五囗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存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真中也”。真中也就是李道纯所说的“玄关一窍”。清黄元吉则把所有内炼性功、命功功法归结为守功一法,他说:“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而化气;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道门语要》)这种守中之法又叫做“中黄直透”,即不用后升前降,不用开合,不用面壁,就能升仙。清代闵小艮,亦传中黄直透功夫。由于中派皆以儒说道,故被视为“教外别传”。
中派的主要著作有:李道纯的《中和集》、《莹蟾子语录》、《三天易髓》;尹真人弟子的《性命圭旨》;黄元吉的《乐育堂语录》、《老子道德经精义》、《道门语要》等。
--------------------------------------------------------------------------------
东派 道教内丹修炼的重要派别。开派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创始人陆西星,字长庚,号潜虚,又号方壶外史。扬州人。少习儒术,九次参加乡试未中,遂弃儒服,着装道衣,抗迹尘外。自称吕祖纯阳降临其所居“北海草堂”,亲授丹法要诀,即著说立说,开丹法新门派,因其活动于浙江一带,故称东派。明末孙汝忠、清人傅金铨等为此派之支流。此派虽称上绪吕纯阳,然而不立宗门,其修丹法门实承南宗一系,从《悟真篇》中开出新意,力主阴阳同类双修。陆西星认为传统丹经中所说的“阴阳”,也就是指男女,他说:“金丹之道,必资同类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囗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囗取于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成篇》)在他看来,仙胎大药须有先天之精与先天之囗的交媾和合,这在《周易》中就已阐明:“精气为物,游魂为交”。然而作为阴中之阳的先天之囗产自女方,作为阳中之阴的先天之精产自男方,男女各自皆不足铅汞二物,因此需要取坎女之阳,补离男之阴。“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有不可以独修者”。(《玄肤论》)但是,陆氏在此又强调说,这种取坎填离的主要作用在:取坎以“补其既破之离也,填其既虚之画也,复其纯阳之体也”。(《金丹就正篇》)因而这种阴阳双修法尤其适用于破体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修持,竹破竹补,人破人补;虚而补之实,弱而补之强,损而补之盈。至于“童初之子皆胎也”,不必依双修法行持。此派虽主阴阳男女双修,但与御女采战之单补修法不同,此派主张用鼎而不采战,铸剑而不入炉,补铅而不伤彼,利已而不损人,其实际修持过程集中在“凝神聚气”一法上,促成神交气交,双修双补。明末朴真道人在所著《玄寥子》中对此派丹法评价尤高,认为“较印度瑜珈术与密宗双修法所用者,尤为上乘而简妙”。
伍柳派 道教内丹修炼的流派。伍真人为北宗龙门嫡嗣,自署龙门第八代弟子。此派由明末清初的伍守阳、柳华阳所开创。伍守阳(1574—1644),号冲虚子,江西吉安人。“十龄奋志明经学,得遇重阳祖七篇。十三岁初生异志,念念寻真求出世。十六许可批其文,不向桥门争二试。廿龄名利便休心,儒衣敝履幡然弃”。(《仙佛合宗语录·伍真人修真歌》)遇曹还阳得授“仙佛合宗全旨”,又遍考仙圣之书,参悟真谛,著《天仙正理直论》,又著《仙佛合宗语录》。柳华阳(1736—?),本为儒生,起家科第,后弃儒入禅,又出佛皈道,“凡三教之师靡不参”,竟未了彻慧命之旨。幸遇合伍冲虚师传其秘旨,“豁然道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来之灵物”。遂著《慧命经》、《金仙证论》。此派修丹力主清静修持,仙佛合宗。伍、柳皆不言阴阳男女,强调修丹只用先天,忌用后天,尤重“一点真阳”之先天祖囗的炼养,认为内药、外药皆原本先天祖气,所谓外药,是指“祖囗从生身时,虽隐藏于丹田,却有向外发生之时,即取此发生于外者,复返还于丹,是以虽从内生,却从外来,故谓之外药”。(《天仙正理直论·药物直论》)所谓内药,是指采外药炼成还丹大药,“全不著于外,只动于发生之地,因其不离于内,故谓内药”。(同前)外药为生而后采,内药为采而后生,“实止此一囗而已”。又如对于“鼎炉”,阴阳家多以男女为喻,伍守阳则明言外鼎指丹田之形,内鼎指丹田中之气。伍守阳在《天仙正理直论》中开宗明义地讲:“是囗也,神也,仙道之所以为双修性命者也。且谓今也以二囗为论,所以明人生仙佛之理也》。”伍、柳既以仙道为宗,又参佛法为用;既证论《黄庭经》、《胎息经》、《坐忘论》,又征引《楞严经》、《大般若经》、《华严经》,仙佛合为一体。与北宗比较,伍柳派丹法繁琐一些,不像北宗丹法简易,其于炼己、药物、鼎器、火候、效验、任督、防危,以及伏气、胎息、真意、大小周天等无不叙说详明。因其说理浅近,指点显明,加上仙佛共用,因而影响遍及国内外。但由于道佛两门之上乘精义,却犹有未尽之处,故而此派功法更合于养生却病之修为。
三丰派 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由元、明时期的张三丰开创。张三丰,生卒年及出生地皆不详。清李西月考定张三丰名全一,字三丰,辽阳人。清汪锡龄认为他生于元代定宗年间。三丰丹法融会文始丹法与少阳丹法的特长,以清静阴阳,双修双成为显著特点。三丰丹法下手即讲求清静炼心养性,《玄机直讲》:“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金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玄要简·道情歌》:“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自,性清自然药材生。”张三丰强调修丹过程中有为与无为的并用,但无为是指“得丹之道,脱胎神化之功”,有为“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乃安静虚无之道,守雌不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大道论》)可以说,张三丰的《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主要论著大都讲的是清静丹法。只是在《无根树》及后人缀合的《全集》中才有阴阳修法。《无根树道情》:“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又说:“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叹迷徒,太模糊, *** 孤修气转枯。”这是是明确主张逆修阴阳,栽接互摄。但《无根树》又主张双修而不“犯淫”,“犯淫丧失长生宝,酒肉穿肠道在心”。这虽一种双修派的上乘丹法,合清净与双修为一体,与所称“三峰”下乘丹法有别。张三丰著述甚多,清李西月辑刊成《张三丰全集》,然而真伪难辨。 一般认为《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几部较真。
三峰派 道教内丹修炼流派。由房中术发展而来。由朴阳子《三峰丹诀》而得名,曾盛极于明代。此派修炼主御女采战,行采人精气之泥水丹法,向来被人认为是旁门邪术。此派修丹始于筑基炼己,煨炉铸剑;中经提采而摄补,炼化以周天;终默运而柔用,得药以抽添。行动时步骤则复杂,有踵息炼气、聚气开关、金玉两炼、抱元养虚;又有择地选鼎、择时用鼎(其中又有用破鼎、中鼎、老鼎、以及九鼎法之不同)、降龙伏虎、妙用神剑、追摄气血、擒住真铅、转化阴阳;还有颠倒造化、玉液接命、金液还丹,面壁、脱胎、出神等等。还配有整套诀法,如封精诀、回精诀、炼精诀、大锁金阙诀、倒吸西江水诀、过关服食诀、内铸诀、外铸诀、大灌顶诀、小灌顶诀、煨炉诀、吹笛诀、开洞天渠诀、神用诀等等。乃秘传男女双修之功法。
青城派 道教内丹修炼的派别。相传起始于青城丈人,又有李八百等人习传之。薛道光《悟真篇三注》:“张 *** 仙翁遇青城丈人,授金液还丹之妙道。”意谓张伯瑞曾师事青城丈人。此派论著有《青城秘录》、《大道玄指》。其功法综合南北阴阳与双修的长处,又上肇关尹子,形成以虚无为体、以简要为用、心平实为功的基本特点。由于此派功法习传多为“密符”,“授受均极不易”,故知者甚少。近人萧天石自称得览《青城秘录》、《青城玉房诀》等,了悉其旨归,在其《道家养生学概要》、《道海玄微》中作了阐述。青城派修炼最重一个“无”字,自“虚无”二字去体认参证。因而主张,功法下手即从最上乘起,修得上乘,中下乘之效验可兼得,无为而有为,无作而有作。该派认为无修而有修,斯为大修;无成而成,斯为大成;无德而德,斯为大德;无有而有,斯为大有。在“清静无为”中突出地讲求心无为,即心性清静无为,反对只知求清静于外,不知求清静于内。因此,心性清静无为,便生有为,心清静无功,便生有功。同时,在静观止念过程中切忌沉思冥想,切忌妄生意象与心象,从而与禅宗的参悟法相区别。青城丹法的“无为”修持集中体现在历代的口诀上,即“守无致虚”。其中分三个层次:初步入手功夫为“守中致和”;第二步为“了一化万”,第三步为“万化归一,一归虚无”。然而其“诀中诀”久已不传,故修持者通常难以把握见验。青城功法虽采南派阴阳双修法,但仅限于上乘双修法,即男不宽衣,女不解带,“千里神交,万里心通”,相传青城丈人说:“采补之道,非房中采阴补阳之事。而系采天地之气以补我之气,采天地之精以补我之精,采天地之神以补我之神。因天地之化,以造我之化;因天地之命,以续我之命;天地之气不息,则我之气不息矣;天地之化不止,则我之化不止矣;天地之命不坏,则我命亦不不坏矣。因天地之生生不已以成我之生生不已;则天地之命常新,而我之亦常新矣。”(引自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这种双修法实际上是心交形不交,情交貌不交,气交身不交,神交体不交。因而青城派之双修法可称为“清修中主双修者”。据萧天石介绍,《青城秘录》中对阴阳逆用法、乾坤返还法、大灌顶法、小灌顶法、阖辟天机法、钩提秘术、铸剑九法、三温鼎法、九温鼎法、采摄秘要、火候详指、炼药九诀、龙虎丹法别传、出神还虚指等均有详实阐释。尤其对女子修炼法有详尽论述。
文始派现代传人
道教内丹修炼派别。祖述文始真人关尹子,以《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简称《文始真经》)为丹法要旨。此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炼下手即以最上一层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已真阳之炁,以接天地真阳之炁;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炁之真机。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人我,同天地”。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由于此派只主张以神御炁,不讲求精炼炁,更不讲火候药物,因而是一种直指大道的顿修法。文始派,道家正一派。又称隐仙派。历史记载隐仙派源于老子,后由老子传关令尹子﹙喜﹚开派。文始派很早就开派,但因秉持祖师教义,无门无派,仅以法脉传承,故而所知人甚少,故名隐仙。隐,密而不知也。后因正一天师府统领天下道教,成为万法宗坛,文始派也被归入正一派中。
道德经前言及译文 最好的版本
儒畏天命修身俟,佛惧业报灭欲终。
唯我玄门存真法,在天逍遥在地雄。
出世入世皆是道,无善无恶尽周行。
若能勘破妥一字,长乐之中得长生。
发刊词1 文始道与三道、三术说
“文始最高,少阳最大”,内丹修炼外,文始道在哲学思想体系也有独到之处。为什么《道德经》在文始道叫《阳符经》,《关尹子》和《黄帝阴符经》又分别讲了什么?
《文始·道德经》前言(一)
各位听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始·道德经》节目。《道德经》我们都比较熟悉了,那么《文始·道德经》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她呢?学习她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在这里,有必要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文始道的一些相关内容。
道,可以说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先秦诸子百家无一不在围绕这个“道”字来展开自己的学术体系。文始道文化自然也不例外。历代都有“文始最高,少阳最大”的说法,有人说文始道最高,是高在其内丹修炼方面,其实不仅仅如此。其哲学思想体系,更有独到之处,有“帝王师学”的自称。那位说,文始道思想能当得起这个“帝王师学”称谓吗?咱们不妨简单介绍一下文始道文化的哲学思想体系,您先大略了解了解。
文始道文化推崇三部经典:《道德经》《关尹子》《黄帝阴符经》。这代表了文始道文化思想架构里的“三道”和“三术”说。
下面咱们分别来说一下:
(一)三道说
文始道文化把道分为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
天道,就是周易里的乾道,讲究的是“自强不息”,应该努力奋斗、应该积极进取、应该当仁不让等等。
地道,就是周易里的坤道,讲究的是“厚德载物”,要隐忍退让、要低调、要无为、要不争等等。
人道,就是要兼容乾坤二道、相机而用、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势而为,该无为时无为、该有为时有为;该争时争、该不争时不争。已经身居高位、功成名就的,那你就要懂得低调、懂得功成身退、懂得过犹不及这些道理。目前还不行的,少名没利、身无长物的,那怎么办?奋斗啊!不能怨天尤人,消极认命。文始道的核心理念“周行妥善”,就是把你觉得最为妥当的行动方案付诸于实际行动,进而达到满意的结果。
(二)三术说
所谓“法天象地、圣人则之而用”,有三道,相应的就有三术,即阳术、阴术、和术。术,是从道悟出的言行指导方略。道家思想由此而分为三大块:《黄帝书》《老子》《关尹子》。
1、阳术
《黄帝》书类目其实是非常繁多的,但是大多都失传了。最能代表阳术思想的是《阴符经》。大家不要一看阴符二字就想当然的以为,内容是讲阴术的。恰恰相反,他是讲阳术的,是讲给阴性人来听的术。什么是阴性人呢?就是不行的人、地位低下且还消极认命的人。《阴符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贼”字,“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那么“五贼”是个什么意思呢?要明白五贼的意思,首先得明白“贼”字是什么意思。贼与则是同源字,贼是则字又加了个戈字,表示武力辅助下的规则。由此,贼的意思就表示非正常的、反规则的、不顺其自然的、不逆来顺受的、可以暴力反抗和夺取的、不因循守旧的、不按套路出牌的等等这些个规则。
明白了“贼”字的意思,“五贼”又是什么意思呢?五贼就代表了五种反自然规则。这五种反自然规则,古人一般用五行的生克来表述。五行的正生克关系,叫做“五德”;五行的反生克关系就叫做“五贼”了。五行的正生克关系,我们都知道,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五贼”所指的五行反生反克关系,就是“火生木、木生水、水生金、金生土、土生火”以及“木克金、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在文始道文化里,顺生克关系叫“凡五行”,逆生克关系叫“真五行”。凡五行的凡字是平凡的凡,真五行的真字呢是真假的真。
天道自然规则,除了我们任何人都能看到的显而易见的那些个规则外,还有一些隐微的反规则,那就需要慧眼去发现了。你如果看懂了,那你就会变强大,就能“施行于天”。作为社会的底层,你不奋斗,永远什么都不是。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批社会精英们看懂了《黄帝》的“五贼”之说,能够解放思想,不被枷锁所束缚,进而加以奋斗而最终成功。那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
2、阴术
所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你已经官高爵显、功成名就了,如果还用《黄帝阴符经》“五贼”说来指导言行,那肯定是要出问题的。那怎么办?老子《道德经》又告诉了人们另一番道理,无为、不争、功成身退等等。如果说《阴符经》霸气满满的话,那么《道德经》就显得唯唯诺诺了。但这是强者的低调、不是弱者的自卑。是要求成功者必须懂得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低调、隐忍、退让是基本素质,否则物极必反、祸患就不远了。
《黄帝》既然叫《阴符经》,是不是《老子》就该叫《阳符经》了呢?还真是。《道德经》在文始道文化里的确又叫《阳符经》,是讲绘那些阳气过重的人听的。什么是阳气过重的人,就是那些个成功者,或者说是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有突出长处者。因为在某方面有能力,有实力、有地位,难免会恃才放旷、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就是阳气过盛的表现。
那怎么办?那就该在自省、自知、自明基础上主动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预谋地去无为、去不争和去退让。这就是老子《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并不是要我们消极地无为、不争、退让。无为、不争、退让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立于不败之地了,并且还是能天长地久、长生久视的那种。如何做到?这就要方法和手段了,就是术。
在文始道版本的《道德经》里,多处提到“术”字。比如“以术佐人主,不欲以兵强于天下”、“葆此术者不欲”等等,这与竹简本的《道德经》是相同的。在竹简《道德经》里也是多处出现了“术”字,且与“道”字写法明显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但很可惜,我们能看到的竹简本《道德经》的整理版里,那个“术”字,无一例外都被改成了“道”字。
如果说《黄帝阴符经》的核心思想是一个“贼”字的话,那么,《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字“眇”字。“眇”的本义是能够解开非常难解的绳疙瘩,尤其是那种非常细小、细微的线疙瘩。这一般需要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看清,所以玄妙的“妙”字又与眇一目的“眇”字相通。这个眇一目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表示一阴一阳看问题的方法。我们只有用阴阳相对的辩证法,才能把问题看清楚、看透彻,才能活成个明白人。这样,我们即便是山野村夫、渔樵耕读,身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那些社会高层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也能够明白其可能的出发点和目的,进而还能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可以说,历史上这类人很多,他们虽然隐居乡野,但不耽误他们指点江山、纵论天下大事。这样,世事洞明,自然就能人情练达。有些事,我们可以做不到,但是不能想不到。做不到,可能是因为我们善良仁慈,如果想不到,那就是愚昧了。
所以,这个“妙”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辩证、透彻而精准地看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纲挈领、游刃有余、干净利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和术。
讲了三术中的阳术、阴术,我们再来看“和术”。
我们都知道,乾道主阳刚,如果太过,则容易贪心激进,滋肆妄为。坤道主阴柔,如果太过,则懈怠消极,矫揉造作。也就是说,过刚有害,过柔同样有害。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出众之处,这就是我们的乾阳一面;同样,任何人也都有其缺点和短板,没有谁是全能的,这就是我们坤阴的一面。列子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帝王至高无上,但他未必就是武术冠军。帝王之所以能够至高无上,是因为他懂得用自己的优势来换取他人的帮助,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阴阳互补。如果你在某方面强,而你恰恰又能在该方面能够谦虚、退让和分享,你的谦虚退让乃至分享,都是对于他人的一种馈赠,哪怕给予他人的不是物质利益,而只是礼仪上的尊重或者是心里的安慰,这也会换来他人对于你的认同、支持和扶助。这样,你原本不行的地方,也就变得强大了。懂得阴阳交换,就是帝王虽然不是武术冠军却能够驱使武术冠军为自己效命的方法和原因。
所以,学习道家文化,你会不自觉地时刻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调整自己的日常言行。这样,行为处事就会做到“周行妥善”。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因势而为,不愚善、不偏激、不一根筋儿,该咋办咋办,把事情做得对人对己都有交代,这就是“周行妥善”。
所以,除阴阳二术之外,文始道文化还讲一种“和术”,之于政治建设,那就是文治武功并重、刑罚仁义兼用。之于我们日常生活,那就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这种思想体系以《关尹子》为代表。《关尹子》的核心思想在一个“夺”字。兼修乾坤二道、并用阴阳二术,法天象地、识贼知妙,而后夺天地之造化、窃阴阳之机变,把天道自然里的阴阳互换、互补的理论要变成日常可操作的言行、并不屈不挠地付诸实施。
比如,夏天没有冰、冬天不打雷、枯木不能开花,面对这些个天地自然规律我们作为人又能怎么办?关尹子说,很简单呀,好办!只要掌握了阴阳互换、互补的方法,就一切皆有可能。“若碗若盂,若瓶若壶,若瓮若盎,皆能建天地……(天地)譬如屋宇舟车,待人而成,彼不自成……五行回环不已……流转造化……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枯木能华”。什么意思呢?自然无非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找一口锅或者一只碗、要么一个痰盂儿也行,把五种元素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倒进去,再按照阴阳互换、互补的规律迸行相应的一番操作,不要说万物,就是模拟再“建”一个天地系统又如何,照样办得到!像什么“冬起雷、夏造冰、枯木能华”这些个都是小菜儿一碟。
那位说,这都是想象吧,真能实现吗?其他且不说,就“夏造冰”这一点,在西汉《淮南万毕术》里就有记载,是通过物理降温降压的方式在夏天造冰的。稍晚的宋代苏轼苏东坡在其著作《物类相感志》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夏月热汤入井成冰”。直到现在冰箱的出现,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有了,“夏造冰”这种原来的神奇,现在也司空见惯了。更有宇宙空间站的建立,在里面还做生物生态系统实验,这不就是在模拟再建一个天地系统吗?可见关尹子根据自然天道之理做出的预见是有先见之明的。
看到没?道家是最具科学实验精神和践行精神的,不管他们在历史上取得没取得多大的实际成就,但他们这种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是没错的。上古神话,诸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虽然是传说故事,但很有可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投影,反映的就是上古人们战天斗地的不屈思想和改造自然的践行精神。相比较而言,西方上古文明里的传说却是“诺亚方舟”的故事,可见中西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同文化价值观:一个是改天换地,一个是逃跑主义。
《黄帝》适合特别弱者以自强,《老子》适合特别强者以退让,可以说都是偏于阴阳一端的思想。而《关尹子》则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思想,适合不上不下、不高不低的社会中层人员来学习。他侧重于教导人们把看似高大上的思想变成切实可行的日常行为。进可以治国平世,退可以齐家修身,外可以功成名就、内可以超凡成真。
不过,如果不能先深切领悟《黄帝》和《老子》的阴阳二术,那么《关尹子》的和术也变得不可捉摸、无所适从了。
以上就是关于文始道修炼方法,以人至上的全部内容,以及文始道修炼方法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