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农历七月二十九是鬼节吗
一般是说农历七月是鬼月,由初一开始,鬼门关被打开,直到初二十九午夜关闭。
也有说法是
小鬼节,就是出生之后未成年就夭折的孩子的鬼节,因为古代说这些夭折的孩子是来讨债的,不能埋进祖坟,只能丢到粪缸或者在荒郊随便埋掉,以免再来讨债。在江浙一带老人中还有人会过这样的节日,在路边烧纸或者焚香,去安慰那些未成活的孩子
中国水灯节意义
海灯寄托了渔民们对好年景的企盼。
农历正月十三。每年这一天,旅顺龙王塘镇的渔民们都欢聚在海边,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入夜时分,渔民们按照惯例,举行了隆重的放海灯仪式。绚丽的焰火,精致的海灯,把天空和海面映照得绚丽多姿。
宁波市渔港石浦有个民间节日——放海灯。海灯又称水灯,农历7月15日放海灯是流传于我县沿海渔村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石浦港东门尤为盛行。
农历7月15日,俗称“鬼”节,据说一年之中只有这一天,“鬼”才 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出来活动。不少偏僻地地方现在还有在“鬼”节祭祀的风俗。祭祀的形式大同小异,无非是摆桌菜,上香点蜡烛烧纸钱,嘴里念叨上几句祝愿先人的话,完了全家美美地吃上一顿。这风俗道了海港确演化出了新的内容。沿海渔民为了让死于海事的亲人(即海鬼)尽情欢娱和享用,便家家户户扎起各色海灯。
传说,农历七月是地狱鬼门洞开的日子,这些日子里,鬼可以四处游荡,更可以探亲访友。要是钟馗在这些日子撞见了小鬼们,也只好放过一马了,因为这是法定的鬼的节假日。不过,现在百姓心里早就明白,这一天的天与昨天和后天的天没有什么差别,图的只是一种内心的安慰,一种闹猛的气氛。这里一些渔村的百姓,当日历一翻到七月初,便各显神通,开始扎制各式彩灯,抓住良机来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手艺。
海灯有的用绢做,但大多是用纸。有虾灯、鱼灯、蛤蜊灯、蟹灯、荷花灯、海星灯、六角灯、八角灯、宝莲灯,以及各种和谐的几何形状的灯,没有固定模式。只要做得漂亮,什么色彩、形状都可以,但海生生物形状的灯是必须有的。
灯载着做灯人和渔家的希望与祝愿,顺着潮流飘向只有它自己清楚的地方。当海灯渐渐远去,人们也渐渐散了。散去的人挂着一脸的开心和满脑子的愉悦,披着星光踏着月色往回走。 揭西县五经富镇,民间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五经富人放水灯无规定时间。旧时乡民修孤骨,或有钱人死了,七日丧后放水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灾获福、庇佑儿孙,甚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举五经富1942年一次放水灯为例。五经富锅厂村,一位105岁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龙江河上游、龙颈口的马腰潭举行放水灯仪式。子民们请来僧人,在潭畔开阔处摆开道场,僧人念经毕,子民们托着水灯,列队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为小民消灾消难,逢凶化吉。祖宗升天,荫佑儿孙。同时,放出白鸽几十只。锣鼓、大铳、爆竹齐鸣。霎时,各色水灯满溪浮动,两岸观看的人活跃起来,特别是青年男女,纷纷下水捞“灯”,“灯”与“丁”同音,他们都希望,添丁生贵子。此时,欢笑声,击水声混在一起,天上白鸽飞翔,江边、水里万头攒动。做父母的,做妻子的,都希望自己人捞得一个“丁”,此情此景可热闹极了。
放水灯有个神话故事。据说是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从前有一对白色的乌鸦,筑巢于喜马拉雅大雪山近河的大树上,一天雄鸦外出觅食,迷失归途而不知去向,留在巢中的雌鸦正在孵着生下的五个蛋。不料刮来一阵狂风,把孵蛋的雌鸦吹落树下,当风停后,雌鸦折回原地,盘旋再三,不见巢和蛋,于是极度伤心,日夜为五个蛋悲号,结果悲戚而死。迨后,已转世为大梵天王-----印度国人视其为造物主。至于五个鸦蛋呢?被母鸡、母水獭、母牛、母鹿、母狮子各衔去一个后孵化,诞生的都非鸦而是人。此后,各成为婆罗门的至尊。他们各自长大成人后均要求出家为僧,在大雪山中隐居潜形。一天他们相遇于路上,寒暄后,获悉均属失去父母者,于是各自祈祷,以见生身父母为最大愿望。祷毕,大梵天王遂化身白鸦出现在五僧人跟前,陈述一切经过,并告诉他们:如果它们想见生身慈亲时,可在每年12月月圆之夜,用纱线连结蕉叶制成莲花碗型,中间插上香、点上烛,放入河中,便可漂流到你想见的慈亲那里去了。于是放水灯就成了当地的风俗。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这种风俗也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
解放后,随着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这种放水灯的陋俗也随之结束了。 我国一些地方在农历七月十五,即传统的“中元节”有放流水灯祭亲人的习俗。而在百岛洞头,过去放流水灯的时间却是在农历的七月二十九,其用意也与祭亲大相胫庭。
农历七月二十九,是传说中地藏王(鬼王)的诞辰日,也是所谓的“鬼门关”即将关闭,所有外出的“鬼魂”都必须返回阴曹的最后时限。为保村岙四境平安,渔民们便在当夜将供品摆在村口滩头进行“布施”,焚烧印有衣裤图案的冥纸,放流点亮的水灯,让那些“孤魂野鬼”与水灯一起,顺着潮流漂到远洋外海。
洞头放流水灯的习俗是从闽南传入的,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水灯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很简便:把彩色的油光纸裁为7cm×10cm大小,折糊成小碗(闽南语叫“瓯”)形状;用菜油浸透的毛边纸捻搓成上尖下大形似锥状的灯芯,粘贴在小碗当中;然后把小碗依次排列在一块块薄木板上。入夜退潮时分,点燃灯芯,放木板下水,水灯趁着潮流漂出海口,渐渐远去。放流时,灯多,人更多,过去有的地方还搞祭祷,场面颇为壮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破除迷信,摒弃陋习,渔民们不再于七月二十九放水灯了。不过,农历七月正是洞头洋海蜇生产季节,有的地方便把水灯改叫海蜇灯,选风微浪静时在港口漂放。以后,随着海蜇资源的衰退,这种活动也渐趋式微了。
90年代以后,洞头县文化部门致力于海岛特色文化建设,发掘、扬弃海岛传统习俗。为繁荣渔村文化,把水灯作为渔村文娱活动———大型渔村灯会的一个项目加以重新包装,并赋予它崭新的含义。活动时间改在每年的元宵节,当晚举办的海岛民俗灯会表演中,龙灯、鱼灯、马灯、空明灯、水灯各显神通。在码头海滩,岸上龙灯鱼灯马灯穿梭腾跃;天上空明灯乘风冉冉升起;海上水灯成片成簇漂浮。红的、黄的、白的……各色水灯在亮光下熠熠生辉,汇成彩色的灯之海洋。锣鼓声鞭炮声伴和着男女老少的欢笑声,沸腾了整个渔村。置身其间,令人赞叹海岛民俗文化的绚丽多彩。浙江电视台曾专程上岛,拍录了灯会的专题片。
近几年,水灯的使用方法也改进了,不再排列在木板上,而是置放在竹筛子里,用时只要把竹筛在水上一捺,海水从筛孔涌上,顺流把水灯带走,更加便捷了。
水灯,从驱鬼保平安到祈祝海产丰收,直到演变成为如今赏心悦目欢度良宵的文娱活动项目,见证着海岛渔村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岛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历七月二十九为什么烧纸
因为农历7月30(小月7月29)是地藏王菩萨生日。
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圣诞,也就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
旧俗七月三十为“地藏王诞辰”,此夜点燃地香,地上支放瓦片,成灯形,内置油膏、香屑之类,大街小巷遍地皆是,点燃后形同白昼。
民间一说“地藏香”是祀地藏王;另一说“烧九四香”,是为元末的张士诚烧香。
张原为农民起义领袖,在苏州称吴王,后被朱元璋所灭。他小名九四,生日在七月二十,是日烧香称“九四香”,后讹为“救世香”,甚至称为“狗屎香”。
旧时,此日人家抱婴儿到庙中寄名,求佛保佑,作“佛子”。小孩于是日都穿新鞋。此风俗久废。
扩展资料:
地藏王菩萨的故事:
在过去无量劫前,地藏菩萨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亲生前喜欢吃鱼子,造了极多的杀生业。光目女知道母亲死后会堕落到恶道中,于是请阿罗汉入定观看,见母亲果然在地狱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诚敬供养。
后来其母投生光目女家,为奴婢之子,出生未满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为下贱人,而在十三岁将短命而终并再受苦报,原因是杀害和毁骂二业。
于是光目立誓救拔未来一切罪苦众生,而光目之母也终得舍离苦报。
杨公忌日中的农历7月29日的来历是因为那年闰7月吗
当然不是,没有闰月就是当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九就是忌日,如果有闰月一般也是当天的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忌日,
以上就是关于农历七月二十九的传说,农历七月二十九是鬼节的全部内容,以及农历七月二十九的传说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