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农历十四为什么不好
1、在我国民间,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所延伸出的瑰宝。关于这些民间故事,也慢慢演变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谚语。比如在每年的腊月十四这天,在民间就有“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炼丹”的俗语。
2、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不炼丹,关于这天的传说,在民间人们把每个月的农历初五、十四、二十三,在农村的习俗中是属于“忍月忍日”,一般都会避开这几天,不会在这几天出门走亲戚、办喜事。其实它和我国传统的易经文化有关,在这几天,“五黄”入主中宫,五黄在过去被认为是“天子、天象”,普通人要回避。
3、这天是君王主事的一天,这在古代这天其实是帝王出行,贫民百姓都要保持肃静并回避。这几天象征着帝王主事之日,所以才会说“太上老君不炼丹”。就比如说过去农村为了回避这3天,在过年期间有“初五不走亲”的说法,但是现在基本上没人忌讳了,过年7天假,如果初五不走亲戚,岂不是浪费了一天,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
4、五月不捡下河鱼六月不捡汗衣衫,我国还有很多关于民间习俗的谚语,五月正是鱼儿繁殖产卵的季节,一些雌鱼在产卵之后出现类似“假死”的状态,漂浮在水面上,不懂的人误以为鱼死了,把它捡回家。这在过去看来是非常不吉利的,认为这种鱼不能吃,家里的老人都会让赶快把它放生,不要影响到鱼类的繁殖。
农历每个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日禁忌
阴历每月初五、十四、廿三日为月忌日。它的依据是每日紫白九星入中宫:初一日一白入中宫,初二日二黑入中宫,初三日三碧入中宫,初四日四绿入中宫,初五日五黄入中宫……十四日五黄入中宫,廿三日五黄入中宫,五黄是君象,世俗都要回避。不避则祸生。每月初一起始,为一星入中宫,到初九最后一星入完,初十双开始,到初十四,二十三,正好都是五黄,即象征天子或龙入中宫,在天地间主事,常人就不宜到外生事做事,出行之类。故说:就是至亲有好事叫你去,你最好不要去。尤其是以婚嫁,起屋,做生意,动工最为忌讳这三日。但已在进行的事,则与此无关。
正月十四有什么年俗
吃麦流的习俗如下:
农历正月十四夜,每逢此日晚餐,宁海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吃麦流。麦流即是将菜叶、香干丝、虾皮、番薯粉面丝放一道烧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流”。
除此之外还会去吃糊辣羹,寓意发财羹,吃起来软糯香辣,特别美味。
吃麦流习俗的由来:
据说这与戚继光抗倭寇有关。
明朝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大肆侵扰我东南沿海,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可是当地官军竟不动一枪一刀,百姓深受其害。
却说当时驻防浙江的总兵戚继光,他见官军如此腐败无能,心如火焚,决心重整军伍,亲自出征,并到义乌征集农民,编成陆军,又辗转台州等地招募渔民,编成水军。
这支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爱护备至,自己“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受到人们尊敬,被称为“戚家军”。
那一年倭寇侵犯我县南境,并占据桃渚等地,戚继光亲率主力在县东白峤指挥追剿。日夜用草包、麻袋装填沙石筑好工事。时值初春,朔风凛冽,夜阑更深,肚饥人困。
穷苦百姓见子弟兵挨饿受冻,痛在心头,为了慰劳戚家军,人们勒紧裤带,省下口中粮,连夜把麦磨成粉,用菜叶搅拌成糊状,即麦流,然后送往战场,让戚家军充饥御寒。
是夜,战场上,旗如海,人如潮,灯光映天红。乡亲们挑着热气腾腾的麦流,来到战地。将士们吃完麦流,干劲倍增;乡亲们放下饭桶担,也与将士们一道合力修筑工事。很快筑成了凝结着军民血肉深情的一道道铜墙铁壁。
岿然屹立的工事堵住了倭寇,倭寇锐气大减,戚继光带领将士与众百姓乘胜追击,一鼓击败倭寇。
这夜正好是正月十四夜,从此,宁海人民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战斗和对戚家军的热爱、敬仰,就在这一夜家家户户都吃起麦流,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贵州正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正月十四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中国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以上就是关于农历十四有什么讲究,农历十四为什么不好的全部内容,以及农历十四有什么讲究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